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西兰媒体讨论:美术馆如何实现盈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8:03:00    

新西兰广播电台3月31日报道,原题:“为艺术而艺术”?如何在保持纯粹性的同时实现盈利 新西兰奥克兰市市长韦恩·布朗曾批评奥克兰美术馆的客流量“堪比街角便利店”,缺乏经济效益。市长的言论凸显一个现实挑战:当艺术文化的价值被套上经济效益的标尺,文化机构该如何确保自己的未来?我们的研究提出“共生共创”概念——若能合理整合市场策略,市场力量与文化使命能相互赋能。

多年来,新西兰文化机构依赖政府拨款得以隔绝市场压力。尽管政府支持相对稳定,但缺乏连贯策略,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2024年有关预算大幅削减艺术经费,迫使新西兰文化机构转向商业模式,如赞助、门票收入和衍生商品销售,这引发了对艺术纯粹性可能受损的担忧。

但市场原则与文化价值并非必然对立。2023年,新西兰交响乐团推出数字平台进行直播演出、公开排练和艺术访谈;该乐团还为农场鸡群举办演出,以支持道德养殖,同时使自身品牌形象现代化。新西兰交响乐团的流媒体策略不仅填补了预算缺口,更令乐团触达更广泛、更年轻、更多样化的观众。通过这种市场驱动方式,乐团反而实现了“音乐普惠全民”的核心使命。文化团体无需将商业化视为“必要之恶”,反而能利用这种张力催生创意解决方案。

对于艺术领域的共生共创实践,我们提出三大策略:首先,需挖掘文化产品的商业潜力。通过审慎操作,让文化产品的商业吸引力不仅能支撑核心使命,同时减少对赞助的依赖;其次,文化机构需培养创业思维。全球艺术团体都在尝试革新传统商业模式,逐渐从以场馆为基础、门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模式转向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最后,文化机构需展开跨领域合作,找到财务稳定与文化纯粹性的平衡点。

全球各种案例表明:文化与商业之间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将这种张力转化为创新与韧性的基础。新西兰具有独特性和经济可行性的创意产业,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作者克谢尼娅·科舍列娃等,穆弈译)

来源:环球时报

相关文章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鸽子还在湖南飞,广东人已下单,出栏48小时直抵餐桌
2025-05-18 10:37:00
【“春雷”行动】临泽县市场监管局:服务+监管 让夜市“火”得安全
2025-05-12 17:48:00
科沃斯迎来中年之痛
2025-05-12 17:16:00
莫让“假俗乱”讲解侵蚀“文博热”(人民时评)
2025-05-12 10:23:00
人民财评:烟火雄安尽显“人民之城”温度
2025-05-10 1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