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子琪 通讯员马琼)“五一”假期前夕,市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防范消费陷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开心玩耍的同时要擦亮眼睛,避开消费“坑”。
市市场监管局提醒,选择租车自驾时,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平台,验车时绕着车子360度拍个视频,划痕、油表都拍摄清楚。注意查看合同里关于赔偿的相关条款,避免高额押金难退或隐性收费,勿轻信“0押金租车”等宣传。拒乘“黑车”,乘坐出租车、网约车时,记得核对车牌和司机信息,索要发票。如遇司机拒载、绕路或价格异常,保留证据并及时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
市市场监管局还提醒,消费者在外就餐时应尽量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警惕“饥饿营销”,小心“滤镜美食”,就餐时注意查看菜单价格,结账时核对账单,防止“被加菜”或多算费,索取并保存好消费单据。
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预订酒店时,一定要确认房间类型、入住时间,看清楚退订规则等,避免因“不可取消”等条款引发纠纷。
此外,在节日期间,有商家会以“满减”“打折”“限时抢购”等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前要保持理性,核实原价真实性,避免冲动消费。办理预付卡时,建议选择规模较大、证件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家,不要轻信口头承诺,应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预付金额不宜过大,注意保留消费凭证,警惕商家“跑路”风险。网购时选择正规平台,警惕“钓鱼网站”或虚假发货。选购食品时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及贮存条件,不购买“三无”或来源不明食品。
最后,消费者在消费时应保留好合同、票据、支付记录、聊天截图等凭证。发生纠纷时,先与商家协商;若无法解决,可拨打12315、1234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APP)投诉举报。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