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复合调味品更是以10.2%的年复合增长率爆发式增长。业内人士表示,餐饮行业的连锁化和标准化是推动复合调味品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不仅将推动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还将推动行业从“传统酿造”转向“食品工业化解决方案”新赛道。
连锁化造就超200亿元刚需市场
我国餐饮行业已站上新的发展节点,连锁化率持续提升,连锁餐饮品牌快速发展。《2025中国餐饮连锁化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突破5.5万亿元,连锁化率从2021年的18%提升至23%。值得关注的是,500—1000家规模区间的品牌门店数增速高达93.6%,持续带动行业增长。
“连锁化的核心命门在于标准化,如何让成千上万家门店的同一道菜味道始终如一?复合调味品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设施’。”勤策消费研究分析师陈雨欣告诉记者,随着餐饮市场向多元化及连锁化发展,调味品向着复合化、功能化、便捷化持续演进,“进化”出更加丰富多元的产品形态,其中,复合调味品以1489亿元(占比75.1%)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成为餐饮风味标准化的关键。
“调味品行业受连锁餐饮影响,迎来规模化采购红利。”陈雨欣表示,连锁餐饮企业需确保全国门店口味一致,这推动了调味品企业建立直达后厨的供应体系。以单店年均调味品消耗额3万—5万元来计算,我国超64万家连锁餐饮门店已形成200亿—300亿元级刚需市场。
复合调味品在生产时的固定配方与工艺,对餐饮企业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保持菜品质量稳定性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受地域影响,我国八大菜系各具特色,菜品更是多如牛毛,但大多数菜品的底料制作流程相当复杂,而复合调味品尤其是中式复合调味品可直接代替多种单一调料,使食材烹饪一步到位,极大地提升效率、控制成本。例如,某连锁中餐品牌拥有上百家门店,如何确保其大单品“鱼香肉丝”出餐快且味道一模一样?定制化的“鱼香汁+”复合调味品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其省去了厨师凭经验调配糖、醋、酱油、豆瓣酱等十几种调料的繁琐过程,大幅降低人为误差,保证了口味的一致性。
据智研咨询数据,复合调味品主要有鸡精、火锅底料、中式复合调味品、西式复合调味品几大类。从增速来看,中式复合调味品以23%的年均复合增速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陈雨欣表示,在餐饮市场中,作为餐饮业基本盘,中式餐饮的地位持续提升,其连锁化扩张势必拉动上游中式复合调味品的增长,具备相关能力的企业能获更多市场份额。
研发应聚焦差异化的特色风味
业内人士表示,复合调味品的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功能化、风味化、料理包化的趋势。固态品类、即烹料理包、区域特色等子品类呈现高增长态势。
勤策研究院7月发布的《202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复合调味品出现“去液增固”趋势,固态品类以53.3%的占比主导复合调味品市场,液态复合调味品与复合调味酱的占比合计不足47%,尤其调味酱份额,与2019年56%的市场占比相比缩水近半,印证了“去厨师化”革命(预制菜料包、火锅底料标准化)的深化。
陈雨欣分析,这是因为相较于传统酱汁,固态料包的出餐效率更高,近几年市场上出现冻干粉替代浓缩鸡汁的现象,液态复合调味品面临被固态料包替代的风险。未来,复合调味品行业将进入主动革新期,固态料包将凭借标准化效率优势颠覆传统品类格局,并倒逼行业从“卖产品”升级至“卖生产操作系统”。随着预制菜等行业市场渗透率逐渐提高,复合调味品企业将从供应商转型为解决方案商,如为某酸菜鱼连锁餐饮企业研制控盐发酵料包。
高岩科技5月发布的《中国餐饮市场复合调味品全景图及四大趋势》显示,介于复合调味品和预制菜之间的即烹料理包表现亮眼,其契合餐饮连锁化、标准化需求,增速领先,单店用量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目前市场份额191亿元、占比13.2%。
高岩科技分析师表示,即烹料理包是复合调味品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与餐饮连锁化率提升紧密相关,契合了连锁餐饮对效率、标准化、稳定性以及简化后厨、降本增效、保证口味一致性的需求。目前,非通路品牌(定制品牌)占比63.1%,远超零售品牌,表明该领域高度依赖B2B定制服务。即烹料理包代表的标准化产品符合餐饮连锁化趋势,品牌需抓住锅底、汤底两大核心,满足标准化需求,向餐饮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化是复合调味品的优势,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竞争壁垒低,产品极容易被模仿甚至超越。“标准化是基础,但差异化的特色风味才是吸引消费者、提升餐饮品牌价值的核心。”业内人士表示,复合调味品企业担任着“地域风味捕手”和“标准化翻译者”的双重角色。要将云南野生菌的极致鲜香、新疆番茄的浓郁甜美等难以复制的地域风味精华,通过研发转化为可工业化量产的标准化调味料,让连锁餐厅也能轻松呈现独特的地方特色,这不仅是提供产品,更是为餐饮品牌注入稀缺的“风味资产”。
业内人士表示,复合调味品企业势必要分担餐饮企业的创新任务,这既是餐饮企业的挑战,也是调味品企业的机遇。从“传统酿造”转向“食品工业化解决方案”新赛道,要求调味品企业不仅要有生产能力,更要具备研发创新、快速响应和定制服务的能力。调味品行业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传统与现代、基础与创新、标准化与定制化等多重力量交织碰撞,唯有准确把握消费趋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持续进行产品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
(高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