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
2025年7月1日,《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国首部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省级法规,这部条例开创了红色精神立法保护的先河,为沂蒙精神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对临沂这座沂蒙精神发源地而言,条例的施行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它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基本内涵,将沂蒙精神传承纳入法治化轨道。尤为重要的是,条例为临沂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刚性保障,既增强了沂蒙精神“走出去”的底气,又为革命老区争取政策支持开辟了新通道,更让“沂蒙红嫂”等标志性符号获得法定保护,使红色文化传承有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沂蒙精神的形成,源于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淬炼。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豪迈誓言,生动诠释了沂蒙人民与党和军队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从“沂蒙红嫂”明德英冒死救护伤员,到“沂蒙母亲”王换于冒险抚养86名革命后代;从“沂蒙六姐妹”带领全村妇女日夜赶制军鞋,到无数沂蒙儿女踊跃参军支前——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英雄事迹,共同铸就了沂蒙精神的不朽丰碑。这种在革命斗争中孕育的精神力量,不仅是沂蒙革命老区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步入新时代,沂蒙精神在临沂这片土地上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在经济发展领域,临沂弘扬“党群同心”精神,充分发挥商贸物流的传统优势,打造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集群,创造了“南义乌 北临沂”的商业传奇。在乡村振兴方面,临沂的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平邑县九间棚村从“干山顶上的穷村庄”发展为“全国文明村”,成为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在社会治理方面,“12345・临沂首发”平台创新实践,搭建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成为新时代践行沂蒙精神的生动实践。
当法治精神与红色基因相融合,当刚性约束与柔性传承相结合,《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的施行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血脉真正融入法治文明。相信随着条例的深入实施,沂蒙精神必将转化为推动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强大精神动力,为革命老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源泉,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今日头条·积极的奋斗的苹果
为切实推动临沂市网络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联合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以“在临沂网评”栏目为依托,启动“好评临沂“网络评论大赛。“在临沂网评”栏目现长期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欢迎全社会评论创作爱好者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