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3:0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晟

在川渝交界的青山碧水间,星罗棋布的石窟石刻跨越千年,诉说着唐宋以来的艺术辉煌。4月19日,国家文物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名单,“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赫然在列。

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总路线图

这条全国首条跨省石窟主题游径,不仅串联起巴蜀大地的文化瑰宝,更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融合的典范。从历史深处走来,这条游径以创新协作之笔,勾勒出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图景。

游径再现巴蜀地区石刻艺术巅峰

川渝地区是我国石窟寺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而资阳与大足恰似其中的“双子星”。

安岳石窟华严洞

资阳市现存石窟寺及石刻506处,以安岳石窟为代表,其“古多精美”的特点,在艺术史上承袭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被誉为“唐宋石窟的活化石”。安岳紫竹观音、卧佛院涅槃像等杰作,以细腻的雕刻技艺和多元的宗教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

大足石刻则以其规模宏大、题材丰富闻名于世。141处石窟摩崖造像中,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处,宝顶山“六道轮回图”、北山“转轮经藏窟”等堪称绝唱。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说,资阳与大足的石窟石刻,构成了一座露天石窟博物馆,见证着古代巴蜀的文化交融与石刻艺术巅峰。两地石窟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在当代焕发新生。此次入选的文物主题游径,以“一带七核”为布局,串联圆觉洞、宝顶山等核心节点,将分散的文物点编织成网,让游客得以在三日行程中饱览唐宋石刻艺术的精华。

游径成为川渝两地文旅创新典范案例

“资足常乐”不仅是谐音巧思,更是两地文旅协作的真实写照。

打造“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不是一蹴而就的偶然碰撞,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美丽牵手。

早在2020年,大足就与资阳签署合作协议,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共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由此,双方从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到旅游开发全面联动,开创了跨省协作的新模式。

两地联合建立石窟寺保护利用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通过数字化保护、病害监测等技术手段,让千年石刻“延年益寿”;同时,推动大足石刻与安岳石刻景区联动开放,实现预约互通、客流共享,破解“单点式”游览的局限。

游径三日行程总图

蒋思维说,游径首批推出的三条主题线路设计注重多元体验:三日精华游串联安岳与大足的核心石窟,让游客一站式打卡;周末艺术游则聚焦深度体验,结合徒步、骑行等低碳方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之旅。此外,非遗展演、民俗活动、研学课堂等业态的融入,让静态文物“活”起来。夜游经济、乡村民宿等新消费场景,更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

游径助力成渝地区从“双城记”迈向“全域协同”

“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的入选,不仅是文化领域的荣誉,更折射出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的深度共鸣。

作为巴蜀文旅走廊的重要支点,这条游径将分散的文化资源整合为统一IP,助力成渝地区从“双城记”迈向“全域协同”。

游径沿线的雁江、乐至、安岳等地,依托石窟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与手工艺,建成一批遗产酒店、非遗工坊。安岳柠檬、大足冬菜等地理标志产品借势出圈,形成“以文促农、以旅兴村”的良性循环。

同时,大足石刻的国际化基因,与安岳石窟的本土特色相辅相成。游径入选国家优秀案例后,将进一步吸引海外游客和学者,推动中国石窟艺术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对话,助力文化自信的全球表达。

从唐宋匠人的凿石之声,到今日游人的赞叹之语,“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今、沟通世界的桥梁。它不仅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答卷,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原稿点击:“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入选全国优秀案例-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动画+?第六届东布洲动画周上演思想交锋
2025-04-20 00:00:00
“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2025-04-19 13:04:00
朝阳区实验小学开展美术学科实践活动
2025-04-17 15:17:00
《千里银线背后的战略博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宣讲比赛
2025-04-17 09:27:00
《守微铸盾 越极开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宣讲比赛
2025-04-17 09: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