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期3天的2025重庆国际咖啡节日前在重庆市渝中区举行。咖啡节以“与世界齐‘啡’”为主题,携手哥伦比亚、意大利、法国、韩国、越南等18个国家和地区、36个国际机构,北京、上海、广东、新疆、台湾等23个省市,以及星巴克、COSTA、雀巢等咖啡相关品牌联合参展,推出近30款新品首发,共同推动发展咖啡消费、国际贸易、异业联动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全球咖啡消费市场潜力。
咖啡节现场
重庆国际咖啡节迄今已举办9届,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全国各省市嘉宾、专业观众、相关品牌及优质商家参加,成为一场融合咖啡产业集聚、贸易对接、文化体验、技能大赛等于一体的咖啡行业盛会。
近年来,我国新零售咖啡的持续扩张提升了咖啡消费的大众化程度;国内咖啡文化逐渐兴起,消费市场逐步向精品化、场景化发展,我国增长迅猛的咖啡市场也成为全球咖啡市场发展的新引擎。戴德梁行重庆公司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董事马丽华介绍,我国咖啡产业规模从2020年的136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1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3%。随着国内市场对咖啡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咖啡贸易格局逐渐由贸易净出口变为净进口,且进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2023年,我国咖啡净进口差额已达9.63亿美元,进口金额为11.06亿美元。海关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咖啡净进口量增长了13.08万吨,增长了6.5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5.7%。此外,我国目前咖啡人均年消费量远低于全球,消费潜力巨大。
“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快速增长。”马丽华说,2016年,我国年人均饮用咖啡杯数仅为9杯,到2023年已上升至16.74杯,虽然与咖啡消费大国相比仍有差距,但增长速度让人惊讶。
重庆咖啡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从咖啡店数量来看,重庆已从2015年的80家发展到2024年的3265家,位居全国前十。从连锁化率来看,重庆咖啡门店连锁化率约3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显示出较高的产业成熟度。数据显示,渝中区年人均咖啡消费达28杯,远高于全市17杯的平均水平。“这与渝中区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马丽华表示,咖啡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专业服务业周边”,而渝中区是重庆专业服务业的领先地区。同时,渝中区商贸、旅游、金融等业态发达,也为当地咖啡消费提供了丰富场景。据了解,自2015年举办首届咖啡节文化节以来,渝中区聚焦“国际化、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通过打造咖啡体验、咖啡采洽对接、咖啡展示交易、咖啡师技能大赛、中外文化交流等专项活动,成为节、会、展、赛四位一体的全国咖啡节IP。在咖啡节平台带动下,渝中区已有超过700家咖啡特色店铺,约占全市咖啡店总数的21%,年复合增长率达77%。解放碑—朝天门地区咖啡密度位居全国前列;精准招商引进瑞幸、茶颜悦色、喜茶等一批知名品牌区域落户,咖啡、茶饮产业规模超20亿元,并保持超50%高速增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东南亚、拉美地区咖啡生产国经贸往来,链接巴拿马瑰夏、哥伦比亚阿拉卡比等20余国咖啡生豆资源,提速构建“重庆—东盟”国际咖啡贸易双向通道。
“1936年,全市第一家咖啡店就是在解放碑诞生的。”渝中区委副书记、区长谢东介绍。接下来,渝中区将充分发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等机遇优势,持续放大重庆国际咖啡节平台效应,聚焦咖啡发布、品鉴、展示、销售、拍卖、赛事等,推动咖啡产业集聚发展,探索打造“咖啡+展览”“咖啡+文创”“咖啡+国潮”等新场景、新业态,鼓励发展咖啡贸易保税展示,加快建设咖啡产业创新策源地、示范样板区。
重庆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和良介绍,自2015年以来,重庆国际咖啡节对全市咖啡产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我们将进一步做靓这一IP,‘以节为媒’引进更多国际知名咖啡品牌,推动‘咖啡+’跨界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咖啡贸易新业态、构建全链条咖啡产业生态圈,助力重庆打造咖啡产业贸易新高地。”彭和良说。
(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