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当“电子眼”变成“睁眼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1:23: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

  近日,西安4岁孤独症儿童在西安“佑贝儿科”康复机构遭暴力对待一事持续引发舆论关注。据澎湃新闻报道,立案告知书显示,涉事教师王某已涉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但因机构监控仅保留10天,且监控循环覆盖,此前画面难以恢复,很难证明王某存在长期虐待行为。关键证据已缺失,案件陷入证明困境。

  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从河南商丘的月子中心婴儿被摔伤,到养老院老人遭受意外伤害,这些案例无不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监控设备在关键时刻总是“恰巧失灵”,成为管理漏洞和责任推诿的遮羞布。无论是学校、康复中心还是公共场所,监控系统作为“第三只眼”理应成为守护正义的利器,但现实中却常常沦为摆设。这样的现象不仅暴露了机构内部管理的严重疏忽,更反映了整个行业监管体系的巨大短板。

  即使监控设备正常运转,盲区也存在巨大隐患。2014年,北京朝阳区一幼儿园老师把孩子们赶进卫生间的摄像头死角区域实施暴力,虽然视频中传出的声音暴露了这一切,但暴力仍然没有避免。更令人担忧的是,加害者往往熟知监控漏洞。在上述案例中,施暴老师明明知道有监控,却仍然敢对孩子们痛下毒手,这从另一角度表明管理是多么松散与不负责任。数据保存期限过短也是个大问题。有的监控系统仅保留10天记录,等到发现问题时,关键证据已被覆盖,无法证实是否存在长期虐待行为。

  误把技术当成安全本身,这本身就是一种松懈。株洲东湖幼稚园事件呈现了一个荒诞现象:打耳光、踩脸、捂鼻子等暴力行径,恰恰是在监控之下发生的。监控的“在场”与干预的“缺席”,形成了鲜明对比。摄像头再多再好,如果缺少背后警惕的眼睛与负责任的心,它们就仅仅是沉默的旁观者。更深层的问题出在“人防”环节的层层失守。监控室可能无人值守,或值守者心不在焉;管理者流于形式巡查;上级部门疏于常态化的有效监管。这些本该守护安全的“岗哨”一旦松懈,监控画面就成了没有意义的背景板。

  要打破监控沦为摆设的怪圈,需要我们跳出“技防”思维,向“人防”与“心防”深化。首先,加强立法,明确规定监控系统的安装标准及使用规范,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严惩。其次,加大对公共安全领域的投入,确保监控设备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最后,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社区安全管理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治安的良好氛围。当然,应该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监控有人实时值守,异常行为能被第一时间发现与阻断。同时,监控数据需要保存足够长时间,以备后续调查需要,让家长和社会参与监督,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漏洞,使得本应守护孩子的“电子眼”变成了“睁眼瞎”。只有当我们真正重视起每一双“电子眼”的作用,不让它们沦为摆设,才能有效地遏制暴力行为的发生。不过,技术设备永远无法替代人的责任与担当。真正的安全屏障,是园方、教师、家长与社会共同构筑的责任链,是每一颗充满爱与呵护的心。

来源:中国吉林网

初审:王伟光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相关文章
当“电子眼”变成“睁眼瞎”
2025-08-28 11:23:00
“文明拾光”里的欢乐盛宴——“文明拾光·青春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省级集中活动见闻
2025-08-24 13:35:00
【关注】网游交易、交通安全、新型毒品,学校家长须警惕……
2025-08-14 01:08:00
合水:社会实践显担当 护苗爱老传温情
2025-07-28 16:51:00
泾港村农家书屋藏“宝贝”,老物件与新书香共筑文化乐园
2025-07-23 09: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