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嘉译
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职业病防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一环,河南省在职业病防治方面交出了怎样的答卷?面对新就业形态崛起与传统产业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河南又将如何破局?
大河健康报记者专访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处长毕飞先、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医院)职业病诊断办公室主任赵风玲,系统解读河南职业病防治的实践路径与未来方向。
“河南省全力推动职业病防治规划落地见效,‘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已基本实现,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毕飞先简洁有力地总结道。
在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方面,河南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集中整治行动,印发《河南省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5年)》,聚焦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的工业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治理,从源头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通过全面核查29万余家企业的基础信息,确定纳入治理企业7700余家,并建立了全省工业企业和专项治理动态数据库。同时,河南还积极开展放射性危害因素专项治理,将牙科诊所、宠物医院等纳入治理范围,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督导检查,抽查医疗机构115家、企业97家。
在尘肺病防治攻坚方面,河南出台《河南省尘肺病基层诊疗技术规范》《尘肺病基层临床诊治路径》,有效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在尘肺病诊疗康复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短板。按照“八个一”建设标准,在尘肺病患者集中的乡镇(街道)建成运行尘肺病康复站56家,并印发《河南省尘肺病康复站运行能力评估实施方案》,实行星级化管理,推动康复站高质量运行。此外,河南省尘肺病诊疗康复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运行,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报送效能及智能决策支持能力。
在职业病防治技术能力提升方面,河南省已基本构建省、市、县三级并向乡镇(街道)延伸的职业病诊断、救治、康复、监测等技术支撑网络。全省现有省级职防院所1家、市级职防院所10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308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职业病诊断机构34家,实现省辖市全覆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63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41家。此外,河南建设运行了河南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平台,实现县(市、区)线上使用率100%。通过多期培训和职业健康技术大比武活动,提升了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队伍的整体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模式的不断创新,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给职业健康保护带来新挑战。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网络写手等为代表,主要通过线上接受互联网平台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工作任务,按照平台要求提供网约服务,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调查,目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
据赵风玲介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职业健康挑战主要集中在职业相关肌肉骨骼疾病以及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
毕飞先表示,河南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统筹医疗资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免费健康体检,2024年惠及2.8万余人;持续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年度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项目,2022年以来共调查劳动者5600余人,2024年快递、外卖配送业劳动者干预后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较之前增长16.6%,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职防院所,针对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职业相关肌肉骨骼疾病,河南省职业病医院将中医特色治疗技术深入企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特色中医药治疗,使职工在闲暇之时能就近解决肌肉骨骼疼痛烦扰;针对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该院通过科研形式构建集评估、诊断、治疗于一体的中医现代化预警体系,通过中医大数据库,为职业紧张状态患者提供个性化AI诊疗方案,使职业人群能轻松有效应对职业紧张状态。
展望未来,毕飞先表示:“河南省将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多措并举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下一步,河南将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易发、多发疾病出台健康促进指南或地方标准;逐步扩大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覆盖面,申请专项经费,加强人员培训;依法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指导用人单位建设职业健康小屋、劳动者驿站等设施。
河南省在职业人群心理健康领域深耕多年,自1990年起便开启相关研究与防治工作,成果斐然。由省内专家研制、修订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测量评价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科研、教学及疾控机构,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文件引用,推动了我国职业人群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在省级层面,河南多措并举,全力强化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人才培育与知识普及。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特设心理咨询专业,融入职业人群心理健康课程,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组织技术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技术帮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升职工心理调适能力。此外,河南省职业病医院连续三年为全省煤炭企业管理者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培训,助力企业管理者关注员工心理健康,营造和谐企业文化。
各地积极响应、因地制宜,创新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 焦作市在2025年1月底率先开通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热线,为劳动者提供全天候、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打造劳动者的心灵“避风港”。
● 郑州市开设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专科门诊,年接诊量超5000人次,携手企业开展抑郁、焦虑症筛查项目,覆盖3万余名职工,以专业医疗力量为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 新乡市开设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专家咨询公益门诊,近一年来开展团体讲座及个人心理辅导30余次,服务超300人次,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个案20余例,收获95%的员工满意度。
● 驻马店市建立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监测机制,深入调查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精准分析影响因素,覆盖100余家企业、万名以上职工,为制定针对性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