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温州重回GDP全国30强,此后5年,都是30强城市的“守门员”。2024年,温州凭着9718.8亿元的成绩单,连升2级,来到全国第28位。今年上半年,温州又进一步,GDP达4831.9亿元,名义增速12.42%,排名27位,又上升了一位。
也在2019年,一个重量级的峰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落地温州,到今年已7个年头。七年磨一剑。
温州的另一面:仰望星辰
在很多人的眼里,温州是民营之都,温州人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以至于众人都忽视了温州的另一面。
温州还是一座温润如玉书卷气的城市,从墨池公园到江心屿,从王羲之到谢灵运,再到遍布各县的书院。
南宋,温州创造了永嘉学派,重视实用、务实创新。
1896年,清末大儒孙诒让创办了瑞安学计馆,这是中国第一所的数学专门学校;1897年,黄庆澄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数学刊物《算学报》;1899年,温州出现数学学会“瑞安天算学社”。从1898-1949年,温州有397人出国留学“睁眼看世界”,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苏步青就是其中一位。有人认为,这是温州作为“数学家之乡”起点。
瑞安学计馆旧址
近百年来,温州数学家群体涌现200多位数学家和数学教授。从姜立夫、苏步青、李锐夫、潘廷洸、方德植、徐贤修、徐桂芳等第一代数学家;再到白正国、项黼宸、杨忠道、谷超豪、张鸣镛、张鸣华等第二代数学家;再到胡毓达、项武忠、项武义、姜伯驹、李秉彝、李邦河、陆善镇等第三代数学家。
如今,温籍新一代中青年数学家也崭露头角,如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陈大岳、曾获得“斯隆研究奖”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江迪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中心特任教授陈杲等等。
2009年8月6日,一颗距地球大约1.31亿公里小行星被命名为“谷超豪星”。
2019年11月8日,一颗国际编号为297161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苏步青星”。
在浩瀚星空中,被命名为苏步青星、谷超豪星、温大星的三颗小行星
这座东南一隅的城市,数学家“群星璀璨”,实在令人惊叹。
还有人认为,温州作为数学家之乡,其精神脉络可追溯到海洋文化,数学恰恰是造船工艺的基础学科。从晋代到隋唐再到南宋,温州的造船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南宋绍兴元年(1131),温州年造纲船340艘。清末民国,温州的东门康乐坊、行前街一带还保留着数家生产指南针、船用罗盘的店铺。
一次次仰望星辰,才有了穿越迷雾与浪涛的航行。
温州半年报:增量超越众多省会城市
今年上半年,温州GDP名义增量534.1亿元,这在全国范围内看都算亮眼的,增量超越天津、长沙、郑州、济南、合肥、福州、昆明等省会城市,也超越无锡、南通、佛山、泉州、东莞、烟台、常州等经济强市。温州的名义增速在全国50强城市里排名第二,仅次于金华。
2025年上半年全国城市50强
在很多人的眼里,对温州产业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皮鞋、电器、眼镜、打火机四件套。实际上,温州人在新兴产业上的布局,已经有巨大的收获。
从温州制造到温州创造,这个屡屡创造奇迹的城市,总在不经意间走在前列。
温州的五大传统产业“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和五大新兴主导产业“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齐头并进,形成“5+5”的产业集群新格局。上半年,传统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12.9%,双引擎的动力更强劲,近两年,温州从30强“守门员”,连升三级,令人刮目相看。
温州的星辰大海:N个未来产业
从2019年开始,温州连续6年举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每年的峰会对一座城市的影响,都在显现。在上一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大健康论坛,就有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国内外院士、60余位国外嘉宾和50余位国家级人才等参与,一群“拥有最强大脑的科学家”在温州进行头脑风暴,带来了一个个创新项目。同期,温州启动建设“FGF(生长因子)之城”。
FGF(生长因子)之城建设启动仪式
连续参加青科会的瓯江实验室副主任耿武军说:“外界对温州的印象在发生改变。以前提到温州,大家讲的是这里的传统产业,比如皮鞋、衣服、打火机等;如今聊到温州,大家通常会讲大健康、眼脑科学等。”
科技就是生产力。有数据显示,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研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重位居榜首,年度授权发明专利高达655个,排名首位。
“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温州的产业集群也从“5+5”扩展到“5+5+N”,N就是未来产业,包括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眼脑健康、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治疗、低空经济……
这些未来产业,正是吸引年轻人的主阵地。温州的创业“梦工场”——孵化器,正在以几何倍数增长。“一港五谷”,包括中国(温州)数安港、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中国(温州)新光谷、国际云软件谷、中国(温州)智能谷,就是重点打造的孵化集群。
近三年,温州全域孵化空间面积由84万平方米增长至878万平方米,扩容约10倍。在孵企业从2800多家增长至11600多家;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从1.2万余人增长至9万余人。
N个未来产业,也许才是温州的星辰大海。
来源:温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施世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