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风暴中见小城大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8:12:00    

徐闻民警成功搜救海上落水父子。

受访者供图

相关部门干部到各隐患点进行排查。受访者供图

邓宗键和干部们挨家挨户巡查。受访者供图

干群一起填补海堤部分路段垮塌缺口。受访者供图

郑小娟带领队伍为困难老人送上物资。受访者供图

400多年前,汤显祖在徐闻倡办贵生书院时留下了“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的贵生精神,这份以人为本、珍视生命的人文精神经历发扬,最终浓缩成了徐闻特有的城市品格。

百年后的今天,徐闻籍著名诗人黄礼孩在自己的诗歌《笑榕》中隐喻了徐闻人世代抗击台风时不屈不挠的韧性和珍视生命的品格。

患难见真情,每逢风暴来临,来自五湖四海的“温厚徐闻人”便会迅速团结起来,在风雨中穿梭,快速架起救灾复产的桥梁。无论是台风“泰利”“摩羯”……还是今年1号台风“蝴蝶”,凡人善举、人间大爱从未在这片土地缺席,徐闻人的精神一直在这片红土地上动情演绎着。

●南方日报记者 陈欢

通讯员 黄李欣

群众海上遇险▷▶

警民携手展开全面搜救

“漂泊了两天两夜,我们以为再也没有希望了,是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朱某寒十分感激地握着徐闻民警的手说道。

6月15日清晨,台风“蝴蝶”已经过境,然而徐闻西连派出所一大早却接到了一则特殊的警情,群众称一名男子因台风在西连海域渔排被困两天两夜,其父亲在台风中不慎落水失踪。

据了解,6月13日13时许,来自宁夏的朱某寒与其父亲在海南省澄迈县海边划桨板出海游玩时突遇台风袭击,被狂风卷入大海。父子二人虽身穿救生衣,但被海浪越推越远,在长达26小时的漂流中,两人置身于冰冷刺骨的海水中随波逐流,随时有着失温的风险。

6月14日,台风“蝴蝶”在湛江雷州市纪家镇二次登陆,当天下午,父子俩漂至广东徐闻县西连镇昌南码头附近一养殖公司渔排网箱处,翻上渔排暂避风浪。到了晚上,朱某寒父亲因体力不支被风浪打落渔排,只剩朱某寒在渔排上苦苦支撑。他回忆道:“当时风雨太大,连喊话都听不到,只能靠救生衣和渔排上的浮标勉强支撑。”

15日清晨,在接到报警后,湛江徐闻县公安局立即组织迈陈、角尾、西连三地派出所成立两组搜救队伍,一组由西连派出所的民警们与当地渔民组成救援队伍,迅速在海上驾艇搜索,向着朱某寒所在的方向疾驰而去,另一组沿海岸线徒步搜寻。

民警先将朱某寒营救至岸边并送往医院,其父亲经过5小时全力搜救,当日12时许在角尾乡附近一空置网箱上获救。

目前,朱某寒父子生命体征平稳,已脱离危险。而徐闻警民携手,迅速组织搜救的海上生死救援的作为和善举,也在网络上获得群众的点赞认可,让徐闻人以民为本、珍爱生命、顽强拼搏的精神火速出圈。

挨家挨户巡查▷▶

小网格织出群众保障网

“郑伯,你家的房子有没有加固好?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反应!”下桥镇糖厂社区党总支书记邓宗键在风雨中挨家挨户地叩着门,确保社区内居民的瓦屋没有安全隐患。这是邓宗键当网格员的第五年,每年台风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

去年超强台风“摩羯”来袭,全县930个网格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做好防御台风的战斗准备。县镇村三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网格管理体系优势和党员联系群众机制作用,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排查、转移安置和宣传提醒等工作,实现转移并安置危险区域群众超10万人,疏导5184艘海上作业渔船回港避风,储备防风防汛必需物资超11万件,展现出“微网格”的强大力量,虽然今年台风“蝴蝶”强度远不如去年的“摩羯”,但事关群众安全,邓宗键丝毫不敢怠慢。

下桥镇糖厂社区居民从事农作物生产不多,主要的安全隐患在于当地居民大多居住瓦房,在台风中存在墙皮和屋顶倒塌、瓦片脱落等可能。“网格员的工作比较琐碎,台风期间要挨家挨户排查隐患、登记上报转移群众、24小时值班待命、在台风后统计灾情,联系保险公司等。”邓宗键介绍,一个网格员负责2到3个自然村,台风一来他就和干部们一起散布到村子里,并且互相保持紧密联系,确保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保障村民管理。

去年,台风“摩羯”来临前,不少村民们放不下自己养的鸡、鸭、鹅,反复跑回家中,有时候为了让他们上车,邓宗键也会帮忙把村民们的鸡鸭鹅等禽类住所进行加固或是转移。

网格员是时刻放不下群众的“家长”,在一次动员群众转移任务中,邓宗键遇到失智老人不愿配合,嘴里嘟囔着要买水鞋,于是一名干部就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哄着老人说买好了,又把自己雨衣脱下来说给老人买了新的雨衣,才让老人配合离开。邓宗键说:“就像哄孩子一样,在转移过程中还要陪着老人们唠唠嗑。”

一个个温情“小网格”的奔走相告、暖心护送,最终在风雨中织成抗击台风的“守护网”。

干群主动作为▷▶

风雨中与时间赛跑

台风“蝴蝶”期间,徐闻县各级党组织充分运用平急转换机制,全县629个党组织和3400多名党员干部闻“风”而动,冲锋在前,群众积极响应,干群携手共同筑牢防御台风的“安全网”。

无数个和邓宗键一样的网格员奔走在前线。台风来临前夕,迈陈镇党委接到新地村新地联围海堤部分路段垮塌的险情报告。在危急之时,镇党委组织350多名镇村党员干部、群众奔赴事发现场开展抢修工作,分成10组轮流干了五天,他们肩扛沙袋、砖石,踏着泥泞狭窄的小路,填补缺口。

由于海堤空间狭小,不利于人员往返,党员干部群众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在风雨中与时间“赛跑”,连续几天抢修,终于赶在台风来临前堵上了缺口,消除了隐患,保障人民群众安全通行。“还好堵住了,不然堤坝塌了,海水倒灌后果不堪设想!”迈陈镇新地仔村民赵伯望着已堵住的堤坝口说道。

和安镇党委采取“渔港渔船管控+农田技术护航”等举措抓好防灾减灾工作,为农业生产筑起安全屏障。全镇365艘乡镇管理渔船全部按要求锚定避风,64个渔排的128名作业人员全部安全上岸,实现“零遗漏”避险转移。“每艘渔船都有对应责任人,我们24小时盯着定位系统。”和安镇农办主任指着实时画面介绍。

台风期间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影响,让和安镇冬松岛大桥通道边坡(水头岭)路段出现严重泥泞湿滑情况,给群众出行带来安全隐患。镇村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同身着制服的消防救援人员一起手持铁锹对路面淤泥进行全面清理,村民们也自发加入抢险队伍,头戴草帽、脚踩拖鞋的村民与干部并肩作战,清理边坡旁堆积的泥土。

台风当前,每一个防风抗灾的前线都成了徐闻人温厚精神的生动演绎场,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感之下,每个人都主动作为,走进风暴中心保障群众安全。

■人物

广东省最美志愿者郑小娟

穿梭街头巷尾的“最美身影”

在徐闻的街头巷尾,徐闻县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郑小娟的“红马甲”总是格外显眼,她说,没事她就爱“逛逛街”,哪条街有人需要帮助,她都要“插上一手”,这样的习惯她已经坚持了几十年。

他是街坊眼里的“好人”,是学生和志愿者口中的“娟姐”“娟妈”,更是“五保户”、困难儿童的“大家长”。娟姐常常领着一帮志愿者走街串巷,在养老院、医院、困难群众家中做志愿服务,徐闻每经历一场台风,她的身影也总是出现在一线服务现场。

谈及为什么选择做志愿者,娟姐告诉笔者,她的父亲曾是农村干部,在耳濡目染之下,她从小就喜欢做好事,有了服务群众的意识,小时候,她就经常和父亲一起帮助挑不动水,煮不了饭,生活难以自理的“五保户”。

娟姐曾经有着自己的事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她辗转广州、湛江、徐闻等地,经营着自己的服装生意,生意十分兴隆。曾经徐闻有不少流浪街头的老人,她每赚到一些小钱,便骑着电动车满县城跑。“看到没饭吃的流浪汉,我就买饭给他们吃,久了整个县城的流浪人员都认识我。”娟姐笑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有她一口饭吃,她就努力让大家都能吃上。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2018年她正式加入徐闻县阳光志愿者协会,希望可以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运营公众号、开设抖音号、招揽大学生……为了宣传公益服务,娟姐学习了不少新潮的玩法。在娟姐的带动之下,阳光志愿者协会从她2018年加入时的两三百人发展到如今的近4000人。在娟姐的感染之下,她的家人也十分支持她的志愿事业。

“我常常带着自己的儿女以及5个外孙一起出门做志愿服务,最小的外孙还不满两岁,刚学会走路就已经加入了志愿者的大队伍。”娟姐说,2023年,娟姐一家被评为“湛江市最美家庭”。

去年,超强台风“摩羯”正面袭击徐闻,造成巨大损失,娟姐带着她的队伍开展了七天六夜的救灾复产工作和上千辆滞留车辆的物资派送和疏导,娟姐回忆道:“当时脚都泡烂了,十分辛苦。”

今年1号台风“蝴蝶”虽然对徐闻影响不大,但娟姐还是准时出现在了徐闻县三防办指挥中心,组织志愿者们为滞留的约3600辆货车、约4300名司乘人员送上超12000份物资,成为护航琼州海峡的一股暖流。

今年,娟姐获评为“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她说,现在不少大学生都会返乡当志愿者积攒志愿时长,但我告诉他们身为志愿者不只是为了20个志愿时,更要因为回馈社会而服务社会,为家乡贡献一点力量。

■链接

探访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糖厂社区

小社区练就

减灾硬实力

跟着网格员邓宗键的脚步,笔者走进了社区文化广场,这里既是下桥镇的美丽客厅,在台风来临时也是群众的避险安置场所。据了解,下桥镇糖厂社区在2020年时被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评为2020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在推进综合减灾工作中,糖厂社区党总支有着较为先进的经验,通过强化社区居民的综合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让这里的群众安全意识普遍得到增强。

在组织架构上,糖厂社区成立综合减灾领导小组,以社区党总支、居民小组为架构成立了综合减灾执行机构,设置风险评估、宣传教育、灾害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等工作组,并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干部、群众30人组成的社区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全面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社区制定了专项的工作制度和社区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还建立了综合减灾宣传教育栏、避难平面示意图,定期开展综合减灾知识宣传教育。专门设立了灾害风险图和灾害应急疏散导向牌,与公园、篮球场、小学操场等应急避难场所形成了完整体系。

开辟社区防灾减灾学习室,开办社区防灾减灾课。开展“防灾应急知识理念进入家庭”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者为每户家庭发放防灾减灾明白卡,向每户家庭宣传学习应急对策,明确应急疏散路线和位置,除了日常调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防震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震减灾意识,还建立了完整的防震减灾工作档案。

在日常社区大型活动中,通过放设展板、发放资料等方式向居民宣传灾害应急知识,动员社区志愿者成为防灾减灾助理员,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境异常排查,有情况及时上报。目前,社区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逐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普遍增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相关文章
百姓大舞台 人人都出彩 第十二届吉林省市民文化节正式启动
2025-07-09 10:44:00
加强线路整治 保障通信安全
2025-07-09 09:57:00
风暴中见小城大爱
2025-07-09 08:12:00
台风“丹娜丝”为何“不走寻常路”,要回广东洒“降温雨”?|气象科普堂
2025-07-09 00:01:00
民乐县民联镇:筑牢“防诈墙” 守护“万家安”
2025-07-03 17: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