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美呼伦贝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2 10:34:00    

  呼伦贝尔如诗,是草原如绿毯,森林大无边;呼伦贝尔如画,是牛羊如珍珠,骏马在奔驰;呼伦贝尔如歌,东胡、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多个民族从这里崛起。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森林文化、戍边文化在这里多元融合,共同孕育出呼伦贝尔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



  巍巍兴安岭,滔滔额尔古纳河,将呼伦贝尔草原滋养得辽阔与壮美。这里,不仅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天堂,更是游牧文化薪火相传的千年沃土。


  古老的岩画,诉说着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悠扬的长调,吟唱着游牧儿女的豪情与柔肠。


  时光流转,曾经的毡帐,变成现代化的城镇;曾经的勒勒车,已被火车、汽车取代。然而,北疆儿女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礼赞、对自由的向往,始终如一,代代相传。


  站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脚下是千百年来堆积的松针,鄂温克人的驯鹿遥遥走来,鹿铃叮当,唤醒森林的清晨。



  2015年3月31日,大兴安岭结束了63年的木材商业性采伐史,一个巨大的日历式“挂斧停锯”纪念碑在乌力库玛林场永久矗立。


  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了上个世纪。清晨,伐木工人们在号子声中醒来,踩着积雪走进森林,油锯的轰鸣响彻山间。


  新一代的森林守护者,正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与森林的牵绊。



  呼伦贝尔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耕文化如同一首悠远的长歌流淌至今。从新石器时代的点点星火,到游牧与农耕的交织辉映,再到近代垦荒者的热血奋斗,这片黑土地见证了农耕文化的巨变。


  游牧与农耕,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呼伦贝尔大地上谱写出一曲和谐的交响。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农耕民族守土而作,两种文化在碰撞中交融,在交融中升华。这种交融,让呼伦贝尔的农耕文化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既有草原的豪迈,又有农耕的细腻。


  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呼伦贝尔,在广阔的黑土地上拓土丰仓。他们,谱写了呼伦贝尔农耕文化最动人的篇章,他们的奋斗精神,永远铭刻在这片黑土地上。



  如诗如画如歌的呼伦贝尔,既纯粹、又斑斓,烟波浩渺的呼伦湖是她的风姿,一望无际的大兴安岭是她的风骨,水草丰茂的大湿地,是她独特又灵动的韵律,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森林文化、戍边文化是她走向新时代的底蕴底气。立足北疆,放眼世界,既古典、又现代,生机勃勃、方兴未艾。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编辑:张金峰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

相关文章
大美呼伦贝尔
2025-09-02 10:34:00
果然视频|济宁秋笺-任城森林公园
2025-09-01 08:05:00
金婚老人秀恩爱,村民拔河嗨翻天……兴安盟这个村的七夕派对浪漫满分!
2025-08-31 07:54:00
文创 “出海” 成都游戏企业组团亮相2025德国科隆游戏展
2025-08-21 18:39:00
“秦晋之好旅游一卡通”全国首发,串联五省区214处优质文旅资源
2025-08-19 0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