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27日晚,作为2025广州艺术季的开幕演出剧目,原创芭蕾舞剧《家园》在广州大剧院首演。观众点评:“还想二刷、三刷!”“这场演出太棒了,用‘极致美感’来形容都不过分!未来希望能多安排演出。”
4月26日-29日,广州话剧“轻骑兵”《三家巷》“工会观演专场”在广州市工人文化宫榕泉影剧院举办,吸引了众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观看;
4月26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出品,广州歌舞剧院创排演出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英歌》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2场,上座率超九成,文创产品售罄!
观众的好评和上座率再次证明
广州出品
“剧”好看!
广州 ◆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家园》创新演绎
湾区韵味连绵不绝
《家园》剧照
4月26日、27日晚,作为2025广州艺术季的开幕演出剧目,原创芭蕾舞剧《家园》在广州大剧院首演。该剧围绕“大湾区心灵归宿”这一主题展开,描绘了一段关于爱、信念与期望的动人故事。
《家园》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广州芭蕾舞剧院创演。该剧的首演也标志着广州进入了备受瞩目的“演艺时间”——2025年广州艺术季期间,涵盖歌剧、音乐剧、话剧、舞剧、音乐会、杂技、戏曲等艺术形式的55台优秀剧目、逾百场精彩演出,将集中展示广州建设国际演艺中心的最新成果。
发布会时双人舞片段展示
以芭蕾语汇挑战现实题材
深刻诠释家国情怀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现实题材芭蕾舞剧,《家园》已被纳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
“芭蕾的语言本身是国际化的,而且比较偏于古典。《家园》用这种独特的西方艺术语言去诠释现实题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挑战。”谈起《家园》的创作初衷,该剧制作人、广州芭蕾舞剧院艺术总监邹罡表示,以前广州芭蕾舞剧院或者国内同行都很少涉猎现实题材,“这次我们敢为人先,同时也想勇于突破自己。这次创作立足于湾区,以‘家园’命名,歌颂时代建设,也希望日后到世界舞台巡演这部作品,让世界看到湾区人民的精神风貌与社会发展的蓬勃气象。”
《家园》剧照
《家园》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讲述了一个关于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的动人故事。“《家园》既是对地域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是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诠释。”邹罡如此表示。
剧中,阿辉与阿兰这对年轻恋人,在时代浪潮冲击中不断面临梦想、情感、抉择。在这个故事中,“湾区”成为纽带,串起了过去、现在与未来,连接着家国情感。与此同时,剧中“湾区”对话“湾区”的方式也颇具巧思。剧中以纽约唐人街的场景,展现了华侨、同胞在海外的奋斗史。纽约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与粤港澳大湾区遥相呼应,呈现了这部舞剧的用心之处。
《家园》剧照
“流光溢彩”动情演绎
“看了一次,还想二刷、三刷!”
这部聚焦人文社会的舞台新作,其极具张力的肢体叙事和创新的艺术表达,呈现了一场直击心灵的艺术盛宴。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正书写着辉煌的新故事,其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依托。《家园》中,融入了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南拳、舞狮、英歌、木棉、早茶等岭南元素,也在演员们的演绎下生动呈现。观众仿佛翻开了湾区文化传承之书,具象化地感受连绵不绝的湾区韵味。
高科技与芭蕾舞的结合,是《家园》的另一个看点。舞台上使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大胆尝试全息投影技术。观众在剧场亦感受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家园》剧照
整个舞剧的构建“流”“光”“溢”“彩”。“流”,就是珠江流域,珠江流域上的湾区城市,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光”,剧中主角用世界的目光来见证大湾区的发展;“溢”,在大湾区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能体现包容友爱中溢出来的爱;“彩”,舞剧中每一幕都有其光彩夺目的篇章和片段。
演出结束,现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观众好评如潮。“《家园》不仅赏心悦目,其故事更是直击心灵,带来内心的强烈震撼。”“如今看了一次,还想二刷、三刷!”“这场演出太棒了,用‘极致美感’来形容都不过分!未来希望能多安排演出。”
近年佳作频出
助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广州芭蕾舞剧院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五大芭蕾舞团之一。近年来,广芭原创芭蕾舞剧《旗帜》《白蛇传》等作品屡获殊荣,并成功在全国多地巡演,赢得观众与业界的高度赞誉,展示了岭南文化滋养下的芭蕾舞艺术影响力。
首演于2021年的芭蕾舞剧《旗帜》,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该剧突破了芭蕾舞蹈语汇的特殊性,在不同时空的穿梭中刻画英烈与家人、爱人、战友之间的美好,和最终英雄的壮烈牺牲形成鲜明对比。创演至今,《旗帜》已到15个城市进行巡演,共演出近百场。
首演于2023年的芭蕾舞剧《白蛇传》,曾获广东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一等奖。
《白蛇传》剧照
首演至今,《白蛇传》已在35个城市进行了巡演,演出近百场。2025年新一轮巡演亦在火热进行中。“《白蛇传》创作初始的定位,就是面向国内外演出市场。”邹罡表示,“致力于对标国际市场和国际审美,助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芭蕾舞剧《白蛇传》是一场深入阐发古今美学与精神哲思的艺术实践。”
尤值一提的是,广州芭蕾舞剧院作品在今年接连登上国家级、省级艺术舞台。其中,原创芭蕾力作《白蛇传》选段《惊蛰》登上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现代芭蕾《伊人》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舞台,展现了“广州出品”的艺术实力。
大湾区深厚的人文精神与蓬勃的发展风貌为本土原创文艺作品提供了丰沃土壤。“这一次,创新的演绎让芭蕾舞剧《家园》为推动区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贡献了艺术力量。”邹罡表示,在十五运会举办之年,大湾区文化交融进一步加深,广州芭蕾舞剧院将继续用芭蕾这一国际化艺术语言,全方位展示广州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和国际演艺中心建设成果。
广州 ◆ 话剧
广话戏剧“轻骑兵”备受欢迎
《三家巷》设专场致敬劳动者
4月26日-29日,话剧《三家巷》“工会观演专场”在广州市工人文化宫榕泉影剧院举办。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这场以艺术致敬劳动者的文化盛宴,搭建起连接历史与新时代劳动者的桥梁,吸引了众多观众。“劳动节和青年节即将到来,剧中的很多话题也让我感同身受。”有年轻观众如此表示。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定制版本“动筋动骨不动魂”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话剧《三家巷》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创作演出。该剧根据欧阳山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以20世纪20年代的广州巷弄为背景,讲述周、陈、何三户人家的年轻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命运交织,展现了他们的成长与追求。
话剧《三家巷》“工会观演专场”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广州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于此成立。话剧《三家巷》中的青年、工人阶级,在沙基惨案、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等风雷激荡的历史事件中觉醒、奋起。话剧《三家巷》自去年9月首演以来持续引发社会共鸣,观众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有学者评价:“《三家巷》不仅是一部文艺作品,更是一堂流动的思政课,它以青春叙事激活历史记忆。”
话剧《三家巷》剧照
此次复排的工会观演专场演出时长105分钟,在原版2个半小时的基础上进行了“动筋动骨不动魂,减时长不减内核”的调整。
话剧《三家巷》副导演、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一级演员王钰涵亦是剧中欧阳山的饰演者。在广话版本的《三家巷》中,编剧唐栋将小说作者欧阳山巧妙地搬上舞台,以创新的手法让欧阳山先生走进其笔下的三家巷,关注百年前的时代浪潮及人文历史风貌。“而此次定制的演出版本更加紧凑,欧阳山的角色及定位更加生动与立体。尤其是当欧阳山先生与其笔下的灵魂人物周炳进行思想交流时,展现方式更加合理和贴切,观众看到作家的内心与他笔下主人公的内心是相通的,这次交流让周炳进一步得到成长。”王钰涵说。
话剧《三家巷》剧照
深情回望百年工运
观众表示“更要好好工作、努力奋斗”
据悉,本次《三家巷》“工会观演专场”,邀请各单位一线职工与工会工作者观看。今日的专场还特别邀请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代表等一同观演。舞台上写意流动的戏剧空间和光影变幻,让整个舞台氤氲着广府韵味,勾勒出一幅个人命运与大时代交相辉映的瑰丽画卷。观众重温百年前广州进步青年的人生历程,感受扑面而来的青春激情。
话剧《三家巷》剧照
4月26日,小陈和单位的几个年轻同事一起前来观演,“百年前广州青年的热血、觉醒感染了我。我们当下的年轻人更要好好工作、努力奋斗。”小陈还表示,“舞台上老广州街区的场景、乞巧的情节也都让我很亲切,很有广府文化特色。”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王立辉老师观看演出后表示,“这部剧剧情紧凑,在有限的时间里把那个年代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故事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的思想受到启示和升华。我觉得这部话剧非常适合让广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们来看,让他们铭记那段历史,并从中汲取力量,奋斗在当下。”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演出既是对百年工运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使命的庄严宣誓。”
这次的定制版得到了众多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关注及喜爱,让王钰涵感觉“眼前一亮”,“作为复排导演,定制版《三家巷》的成功演出,也为广州的红色文旅增添了浓厚的一笔,作为戏剧人,深感欣慰!”
话剧《三家巷》剧照
话剧走出剧场走向社会
“轻骑兵式”戏剧推广激发人们文化共鸣
小说《三家巷》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是一部专属于广州的文学经典。话剧《三家巷》亦在今年2月启动的珠三角巡演中,常演常新。
剧场之外,话剧《三家巷》亦走向了更加广阔的舞台。2月23日,欧阳山母校、广州协和学校于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举办了“观演《三家巷》,共叙革命情”的主题观演活动,并于演出结束后和该剧演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完成了一次“用戏剧重读经典”的生动实践。
3月3日,在“英雄花开英雄城 红色工运启羊城——‘羊城职工大思政课’暨2025红色工运之旅”启动现场,广话演绎了《三家巷》选段,再现20世纪20年代广州工人阶级从迷茫到奋起的壮丽画卷……
这一次,《三家巷》在榕泉影剧院的“工会观演专场”演出,更是让“觉醒青春”的精神之火点亮更多劳动者的奋斗征程。
《三家巷》演出谢幕
“优秀的话剧作品要走出剧场,触达社会更多的层面。”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孙亚军表示,“《三家巷》之前和协和学校合作,让话剧‘走进校园’;这次和广州市总工会合作,让话剧‘走进社会’。我们需要打破边界,激活文化生命力,让更多的艺术作品走出剧场走向社会,激发人们的文化共鸣。”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有很多宝藏剧目,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成本考虑,针对性地对一些作品进行重新打磨,进行‘轻骑兵式’的戏剧推广,让更多人看到戏剧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孙亚军如此表示。
广州 ◆ 歌舞剧
粤产舞剧《英歌》“火”到上海滩
观众直呼“想立刻飞去岭南”
粤产舞剧《英歌》“火”到上海滩!4月26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出品,广州歌舞剧院创排演出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英歌》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2场,上座率超九成,文创产品售罄。上海站演出是该剧2025全国巡演的第十一站,观众看完直呼“想立刻飞去岭南!”
《英歌》剧照
舞剧《英歌》由国内一流创作团队精心打造,史前进担任艺术总监,张毅担任制作人,钱鑫、王思思担任总编导,罗周担任编剧,辛竹、刘科栋、任冬生、阳东霖、刘双琛、王岩等行业大咖携手,吴淼、董文杰任执行编导,邀请英歌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演员进行系统化的集训,力求打造全新样式的英歌题材作品。
上海站演出前夕,舞剧《英歌》主创主演见面会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主创来到现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通过纪录片展映、创作分享、互动体验等环节,让观众看到传统英歌舞的原始风貌与现代舞台艺术的融合过程,百名上海观众参加活动。
《英歌》剧照
当天,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激动地分享感受:“英歌槌敲响的瞬间,仿佛看到了父辈的热血与坚守!”“潮汕文化与海派文化在此交融,让人热泪盈眶。”一位穿着盛装的上海观众表示:“这部舞剧为沪上观众打开了了解岭南文化的窗口,更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有观众特意从广东来到上海“追剧”。她分享道:“这是我看舞剧《英歌》的第十一场,N刷的原因是觉得舞剧《英歌》很有内涵,把广东的非遗以舞剧的形式传播出去,同时演员的魅力和舞剧的震撼力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各地剧场。”
据悉,《英歌》巡演步履不停,该剧将在平潭、中山、景德镇、南昌、长沙、桂林等城市完成上半年的巡演,随后7月回到广州跟观众见面。(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斯其格 通讯员:丁滢)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除署名外)
图/广州芭蕾舞剧院、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广州交响乐团、广州歌舞剧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
海报:蒋秋平、崔素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