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泉州市科研院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以下简称“泉州华科大研究院”)联合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等单位研发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检修机器人平台”在河北肃宁投入试运行。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检修机器人平台投入试运行
该平台是国内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领域首个实现“智能诊断—自主决策—精准作业”全链条闭环的智能运维设施,标志着我国铁路接触网检修技术迈入智能化、高效化新阶段,为铁路运维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行。”泉州华科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钟治魁介绍,传统人工检修方式面临高空作业风险大、人工检测盲区多、经验依赖成本高等诸多难题,随着我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对接触网检修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泉州华科大研究院与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等多家单位经过近两年联合攻关,成功开发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检修机器人平台”。该平台融合3D数字孪生、智能识别、控制AI等关键技术,构建了“自主识别缺陷、智能制定检修策略、毫米级精准检修”的接触网智能检修体系。
智能检修机器人在作业
钟治魁告诉记者,相比传统人工检修,该技术通过高精度视觉传感器与AI算法的融合,将典型缺陷的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缺陷定位更是达到了毫米级。“这个平台还依靠我们院所自主研发的多机械臂协同控制技术,实现独立完成螺栓紧固、拉出值调整、导高校准等关键作业,预计可减少40%的人工工作量。”
在提升安全管理上,该平台构建了实时三维作业场景的数字孪生系统,有效规避传统人工检修的视觉盲区。“人工检修要规避盲区的话,往往得登顶作业,安全风险很高。”钟治魁说,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极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率达90%。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