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一段属于中国人的最独特的人文时间。4月4月正清日,南海殡仪馆(又名南海菩提园)以“心祭明礼·生态共融”为主题,打造了一场兼具文化温度与生态关怀的清明游园会,让前来祭扫的市民感受清明深厚悠远的文化内涵。
“教育主打‘情绪价值’,拒交‘无效内耗’。”
“思念可以‘云传递’,告别也需要‘仪式感’。”
“扫墓别‘摆烂’,传承才是‘顶流。”
……
市民用鲜花代替香烛,文明祭扫。
在南海菩提园文化广场里,往来的人群脚步匆匆,两侧的网络横幅将“清明”时节的氛围感直接拉满。
另一边,一面爱意满满的“心语墙”吸引前来祭扫市民的驻足。家人们将心中无限的思念注在笔尖、化为文字,留下了一封封或长或短、或平实或诗意、写给故人的“家书”,贴在“思念心语墙”。一字一句写下对故人的追思之情,表达他们对故人的怀念和哀思之情。
人们在祭祖的时候,往往有感情要表达,但直接说出来不一定开得了口。南海菩提园打造了“南海人的故事”小程序,以数字记忆库的形式,为市民提供了永恒留存的云端纪念空间,开启生命存档的创新体验。
市民在心语墙写下对先人的思念。
市民何先生为过世的父亲创建了“纪念馆”,“我们写下了爸爸的生平传记,还有他生平的照片和视频,让不能来现场祭祀的家人,也能在里面留言,表达思念。”何先生点赞“南海人的故事”小程序,“数字记忆让我们对先人的思念,突破了时空限制。”
摊位上的各式小游戏让小朋友了解文明祭扫的责任与意义。
清明节,不仅是扫墓、祭祀传统节日,更是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自然节气。今年清明,南海菩提园不仅摆放了民俗文化展板,还设置了有趣的互动摊位,让前来祭扫的市民感受清明深厚悠远的文化内涵。
“一束鲜花敬故人,一封家书诉衷情。”…随父母前来祭扫太公的小女孩,饶有兴趣地站在“节气王者挑战赛”摊位前,参与着转盘答题游戏。站在一旁妈妈说:“传统节气里还有这么多学问,没想到一边祭扫,还能让孩子学点东西,非常有意义。”
各式的摊位给了前来拜祭的市民一丝清凉和舒爽。
在“种子盲盒研究所”摊位前,也围了不少人。市民携带传统香烛,可以换领一张种子纸。市民钟敏说,“香烛纸钱换绿植”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先辈的敬仰和尊重,是对亲人的追思和怀念。
清明节气中蕴含着人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在“春绿印爱乐捐坊”摊位前,不少市民参与了植物拓印手工活动,以另一种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把春天印记留下。
作为人文经济引领区,南海的清明节也有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在南海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的看来,保持表达追思和缅怀的内核不变,文明祭扫、安全祭祀、低碳祭祀,是对践行更加文明的清明祭扫方式的有益探索。
在文明环保安全祭扫中追思逝者,在缅怀与感恩中珍重生者,这才是清明节的应有之义。
让我们且惜春光,心怀感恩,热爱当下,笃定前行!
文/南海融媒记者 黄婷 戴欢婷
图/视频 南海融媒记者 吕颜 黄永程 黄婷 戴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