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告别人工品控,六安瓜片首条智能化生产线惊艳亮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7:55:00    

大皖新闻讯5月20日,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的一家茶厂内,一场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对话精彩上演。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齐聚于此,共同考察“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下的优质茶智能化生产线,大皖新闻记者也走进现场,见证六安瓜片制茶史的重要时刻。

六安瓜片智能化生产线首度亮相

5月20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踏入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六安瓜片首条智能化生产线首次向外界揭开神秘面纱。与传统车间不同,这里少了大量人工操作的忙碌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精密仪器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展现出一派科技感十足的生产景象。

六安瓜片智能化生产线

在炒茶的第一道鲜叶摊放工序,一筐筐鲜嫩的茶叶被工作人员平铺在流水线上,伴随着滚轮的转动,茶叶缓缓向下一道工序传递,上方悬挂的图像识别设备如同敏锐的眼睛,实时监测着鲜叶状态。杀青和干燥工序中,近红外光谱技术精准把控着各项参数,实现智能调节。

“以前摊青只能依靠人工判断茶叶湿度,误差很大,就导致杀青后的茶叶品质差距较大,而通过工业相机采集图像后,结合人工智能模型的精准识别,预测茶叶含水率的精度可以接近1%。”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宋彦向记者介绍,通过图像识别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监测茶叶品质状态和含水率是该生产线上的最难点,“为了建立设备参数库,我们花了十余年去收集数据,经过无数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的攻关才实现这一操作。”

杀青后的茶叶等待进入下一步工序

“现在这条生产线已经工作了近一年,通过智能化、标准化生产,不仅有效减少了人为的干扰、减少了用工,也使茶叶品质更加稳定。”茶厂负责人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目前该生产线最高一天可处理一万斤鲜叶,并在前不久的六安瓜片最佳采摘期经受了实践考验。

智能品控改写千年制茶史

六安瓜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六安茶已为人所知。据《中国茶经》记载,六安瓜片的真正起源在1905年前后,由六安茶行的一位评茶师从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枝,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这一创新使得六安瓜片逐渐成为全国名茶。与寻常绿茶不同,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无芽无梗的单片叶茶,采摘时求壮不求嫩,这也使得它的制作工艺要求更加严格。

在茶学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的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宁井铭介绍,绿茶自动化加工的关键技术瓶颈是品质控制难以数字化,机械加工又难以实现工序间连续化和自动化,“此前我们曾建设了一条六安瓜片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也是在这个茶厂,但生产过程中还有很多步骤需要工人操作,如今的这条生产线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生产线。”

独山镇“徽六”茶园

“日产能达到500公斤干茶”“性能稳定、自适应性强”“符合六安瓜片茶传统加工工艺要求”......考察后的汇报会上,与会专家对该条六安瓜片智能生产线表示充分认可,并提出加大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建议。

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条六安瓜片智能化生产线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下设课题的重要成果之一。此次智能化生产线的亮相,不仅是六安瓜片生产方式的革新,更是传统茶产业拥抱科技、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大皖新闻记者 龚润泽 摄影报道

编辑 张大为

相关文章
告别人工品控,六安瓜片首条智能化生产线惊艳亮相
2025-05-20 17:55:00
这里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还有花海秘境!
2025-05-17 10:03:00
石谷解游客禁行!福建8岁男童爬山走失超一周 持续搜救中
2025-05-11 17:14:00
薛城:母亲节来临,鲜花店生意火爆
2025-05-11 12:53:00
泾川:甜瓜即将开园上市
2025-05-11 1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