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七月健康提示——
谨防食源性疾病 莫要病从口入
7月1日,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七月健康提示:七月气温较高,降雨增多,公众首先需注意食源性疾病的预防,莫要病从口入。七月暑运开启,人员流动量增加,还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此后,还需注意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防虫灭蚊不放松。
呼吸道疾病
公众应做好个人防护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一些病毒、细菌等侵入呼吸道黏膜后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并可引起全身症状和体征。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多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或者间接接触传播。七月暑运即将开启,人员流动将大幅上升,公众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呼吸道疾病如何预防?
科学佩戴口罩。呼吸道疾病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或前往环境相对密闭、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老年人、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如确需前往,应科学佩戴口罩。
正确洗手,保持手卫生。做好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有效的措施,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规范洗手。在外出等不方便时,建议使用免洗手消毒液。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建议多开窗通风。每天可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也可以早、中、晚各一次。
注意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不随地吐痰。做好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必要时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常见于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等,随后会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家长和老师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为特征,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均是由相同一类病原体感染所引起,只是一些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目前唯一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为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的发生,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尽早接种。成人也有感染肠道病毒的可能,因此也需规范自身行为,在外出后、接触儿童前、为患儿更换尿布和沾有排泄物的衣物后,均需洗手。
此外,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还要注意饮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加热后食用。要注意幼儿的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肠道病毒惧怕紫外线和高温消毒,因此勤晒衣被也是一项有效预防措施。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更要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流行季节还应留心观察儿童的手、足、口、臀部等是否出现皮疹症状。在生活上,需要养成良好生活规律,要补充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的疑似症状,如发热、疱疹等,应及时就医。
食源性疾病
新鲜食品现买现做现吃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食物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预防食源性疾病应选择新鲜食品,清水洗净后及时加工,尽量现买现做,现做现吃。加工食物时要充分烧熟煮透。妥善储存和处理食物,没用完的食材和剩余的饭菜要及时放入冰箱进行冷藏或冷冻,冷藏时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不建议购买大量食物放在冰箱里。从冰箱里取出的剩饭剩菜一定要充分加热后再吃。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不食用来路不明的野菜。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做好手卫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出现幻觉等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尽快救治。身边有腹泻、呕吐患者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对患者粪便、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手段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蚊虫(主要是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猪(尤其是仔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被携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大部分人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呈现隐性感染,且会获得免疫力;但当人体免疫力比较低,感染的乙脑病毒数量大、毒力强的时候,病毒就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实质病变,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目前尚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药物,乙脑患者临床症状重,治疗经济负担高,因此接种乙脑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免费为儿童接种乙脑疫苗,成人可自费接种非免疫规划乙脑疫苗。甘肃省目前有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两种可供选择,具体接种事宜可咨询当地接种点,或直接拨打甘肃省卫生热线12320进行咨询。防蚊灭蚊不放松,日常要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重点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孳生。农村地区要重点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个人防止蚊虫叮咬可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暴雨天气要严防肠道传染病
暴雨天气,不仅会造成意外伤害,更要严防肠道传染病,警惕虫媒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细菌性或病毒性腹泻,病原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弯曲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注意饮用水卫生。饮用开水、合格的瓶装水或桶装水,被雨水浸泡过的食品、饮料或者药品,建议直接丢弃。装水容器要定期清洁,以防污染。饮用井水、河水等临时水源的,一定要消毒后才能取用。
注意食品安全。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溺死禽畜、来源不明的食物,食物要煮熟透再吃。不要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消毒后使用。
注意环境卫生。密闭场所和居室应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人人参与,共同灭蝇、灭鼠,防止蚊虫叮咬,消灭蚊虫孳生地。如住所被雨水浸泡,入住前需要先清污、消毒,消毒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