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一座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区人民的幸福。”9月9日,在沙坪坝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朴实的一句话,掷地有声,久久回荡在会议现场。
作为重庆的教育大区,这句话激活了沙坪坝区的城市记忆,焕发着沙坪坝区的时代荣光,回应着沙坪坝区的人民期盼,也明确了该区始终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打造教育领域共同富裕的“沙坪坝样本”的发展取向。
“教育共富”是一个亟待思考的新课题。沙坪坝区是如何理解,如何破题,取得了哪些实际性进展,又将如何擘画未来的发展?上游新闻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沙坪坝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现场。
探索“教育共富”密码
一系列极具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在沙坪坝区表现尤为突出。这在该区教师节表彰大会的领导讲话中得到印证——“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的是最大民生,耕耘的是民族未来,因为你们,让沙坪坝始终蓬勃着朝气活力,传承着希望与梦想,散发着力量与光芒。”
会议现场还提及,沙坪坝“教育共富”的样本取得一系列极具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该区坚持以教共体建设为牵引,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向纵深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
实绩展现担当:今年以来,沙坪坝区努力构建“全域覆盖、多模共存、优质共生”的教共体办学新模式,累计打造教共体15个,新增覆盖学校70所,教共体覆盖率达67%,全域新增优质学位6.7万个,优质学位总量达10万个,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数据彰显实效:今年以来,沙坪坝区有力缩小校际办学差距,有效缓解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中学教共体成员校入学人数同比增长32.8%,二塘中学入学人数增幅高达391%;小学区内户籍毕业生学生留区意愿达71%。
与此同时,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还带动了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教育共富”的密码。
在国际物流城、青凤科创城、井口工业园等产业发展重点片区,一批优质学校建成或开建,树人博文小学、树人崇文小学、沙小图新小学等入学人数增长迅速,保障了企业和人才的教育需求。
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向新向好,将为全区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支持,形成教育服务发展、发展惠及教育的良性循环。
透视教育的发展逻辑
教共体是迭代集群化办学的2.0版本
重庆“教育共富”的样本为何萌生在沙坪坝区?
众所周知,沙坪坝集聚重庆大学等16所高校,有重庆一中、南开中心、立信职教中心、树人小学、实验幼儿园等中小幼学校247所,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种教育形态完整贯通,教育阶段相互衔接。沙坪坝有条件、有理由,先行示范、挑起大梁。
采访中,“教共体”是被提及最多的热词。它并非新生事物,但在沙坪坝却显得格外亮眼。记者了解到,沙坪坝区推行的教共体建设,不是简单的学校捆绑,也绝非是空间上简单的“拉郎配”,更多地是沙坪坝区在突破强校与弱校之间“教学鸿沟”上的一场深层次变革。
沙坪坝区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建华介绍,自今年1月全区召开教育大会以来,沙坪坝区在集群化办学的基础上,迭代升级为2.0版本,以优质品牌学校为总校,建设12个教共体,涵盖中学、小学、幼儿园三个学段。各个教共体学校认真落实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科研训、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五个一体化建设举措,各项工作运转整体良好、平稳有序。
什么是五个一体化建设?即教育管理一体化,向教共体学校派驻主要负责人及关键岗位管理干部融入成员校,向教共体下放干部选配、人事管理等权限;教师队伍一体化,统一教师招录、培训和统筹使用,建立双向交流机制;教科研训一体化,教共体内实行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竞赛;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共体内实行教学常规统一管理、教学监测同步实施,分段分层分类开发教学设计、试题库、作业设计等优质资源;考核评价一体化,建立年度考核和达标考核体系,将“五个一体化”运行落实情况、发展增值度、社会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
“努力让每一所学校都成长为优质学校,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都能上好学校。”刘建华说,沙坪坝区已将全区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部纳入三年覆盖计划,到2027年将实现各学段教共体全覆盖,优质学位将达13.9万个,到2030年将实现全域优质学位。
坐稳教育的“头把交椅”
举全区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沙坪坝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不止于表彰。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在家区领导悉数到会,全区各部门、各镇街的主要负责人全部参加。
在沙坪坝区的党员干部们看来,这更像是一次推动沙坪坝教育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的动员大会和誓师大会。
会议提到,沙区教育发展的合力要一年更比一年强,沙区教育发展的效果要一年更比一年好,沙区教育发展的底气要一年更比一年足。
具体来说,沙坪坝区委、区政府将强化教育工作领导,做到政策配套、改革研究、布局规划、经费保障、人才引进、资源配置“六个优先”,区级部门需履职解难,区教委统筹落实部署,行业部门倾斜用地、资金等公共资源,各镇街协助解决招生、校园环境整治、家校社协同育人等问题,构建“党政齐抓、部门联动、镇街协同、社会参与”发展格局,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要激活以教兴城动能,西部新区加快优质名校布局,东部建成区统筹优质学位,中部片区结合乡村振兴与人口趋势规划,实现教育与城市互促。要营造人才辈出的局面,更新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理念,构建有教无类、内容多元、方式灵活的教育生态,保障沙区学子成长成才。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弘扬教育家精神,评选“沙坪坝好老师”,开展“沙磁护学”行动,打造示范街区,擦亮“沙坪坝,老师好”品牌。
此外,加强人财物等要素保障。人事上强化编制统筹,探索“编制周转池”“跨校竞聘”,优化临聘教师管理,加大“高校招聘”“国才大会”招引力度;经费上健全财政投入稳增长机制,保障办学资金与教共体绩效改革需求,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建设上按需推进学校新建改造,按计划建设“人工智能 +”“数字学校”,打通建设堵点,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未来,沙坪坝将把教共体品牌做到全国领先,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群众,持续抓紧抓实抓好教育事业发展,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 图片由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提供